财金学子 | 梁智航、邹炬伸: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二三事
时间:2022-05-042022年3月,云顶yd2223线路检测2018级本科生梁智航(来自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和邹炬伸(来自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作为共同一作在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上发表论文Revisiting the optimal insurance design under adverse selection: Distortion risk measures and tail-risk overestimation。
梁智航和邹炬伸在IME上发表论文
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是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创办于1982年,被SSCI和SCI双收录,是学界公认的保险学和精算学领域的国际权威顶尖期刊,主要发表保险、精算以及风险管理等方向的全球一流学术研究成果。
梁智航
来自云顶yd2223线路检测2018级本科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
邹炬伸
来自云顶yd2223线路检测2018级本科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
从项目开始到尘埃落定,从四处探索到决意走上学术道路,少年翻身上马,追寻心中之光。剑之所指,行之所至,不可攀爬之山相继倾覆,不可逾越之海干涸成田,再度仰首,星辰就在眼前。这一次,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追溯学术大门打开的契机,领悟学术研究的无尽魅力。
道路琳琅,行则渐明
谈及缘何选择学术研究,梁智航表示,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有一套非常系统的培养方案,数学课程设置与数学系无异,在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数学等抽象事物的理解应用能力强于对财务会计一类具体技能的掌握,也在学习、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到莫大快乐,这才逐渐萌生了走学术研究道路的想法。在跟着老师做助研整理数据时,梁智航也曾苦恼于将混乱的数据整理成表时的枯燥,但他所选修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加深了他对经济学的理解:“通常情况下,进入大学不久的我们,借助聪明才智能够较快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但对现实的了解尚未成熟,研究很容易浮于表面。数据来源于复杂的现实世界,自然是杂乱无章的,而将它整理为可以用于学术研究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正是助研的意义所在。”对梁智航而言,学术研究正是这条帮助他连接理论与现实的可靠桥梁。
邹炬伸告诉我们,他第一次对科研产生兴趣是在大二的统计学课上。当他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大作业,分析得到M1扣除CPI后对房地产价格的显著正向影响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满足涌上心头。在后来的国赛中,他也数次与朋友们共享了这样的快乐。邹炬伸表示,学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他充分探索和尝试多种可能性,做过学工,加入过职业发展类社团,做过两三份实习,也参与过多次科研比赛如大小创、数学建模比赛等,最后发现最吸引自己的还是科研中迸发灵感、设计模型、跑出数据、并最终完成论文的那份成就感。他坦言自己不太适应金融机构常常需要熬夜加班的工作节奏和相对机械的工作内容,而是更希望在工作后也能拥有可以自由支配、陪伴家人的时间。更重要的,在邹炬伸看来,学术研究更具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创新创造的空间,而且学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板”,你所做的一切是为自己负责、为人类知识负责,而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工作状态:“做学术靠的是经验,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前付出的努力在未来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较于受社会形势影响较大的业界而言,学术道路能保证更稳定的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生如寄,总归要找到自己的lifelongcalling,而学术道路就是回答。”
他们感念人大财金的广阔和包容,立于纸墨书桌与社会现实交界处的大学象牙塔,是青年人可以不断试错的好地方。在一次次循环不断的尝试、遇挫、理解中,交界处的迷雾才渐渐消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缓缓铺开,等待着青年人背上行囊,踌躇满志地奔赴远方。
良机叩门,披甲而上
本科期间能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这是大多数人不敢想象的事,但梁智航和邹炬伸做到了。
一开始,在“人大学子国际交流”公众号和教务处看到名为Mitacs的海外实习项目时,他们发现其中有各种各样、涉及各学科领域的优质科研项目,并面向全国招募有意向参与的同学。梁智航和邹炬伸所参与的项目是由加拿大高校的一位教授带领、指导,并由相关政府和企业共同资助的。成功通过层层选拔后,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团队只能在线上与加方老师进行交流,但从一开始,他们就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想法,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创新性科研论文,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支持。
保险市场上,高风险的被保险人有隐瞒其私人信息的动机,佯装为低风险的被保险人,从而支付相同的保费并在风险发生时获得相同的赔偿,而保险公司就需要设计一份保险合同,甄别出两类人群,并通过适当侵害低风险人群的收益来激励高风险人群自觉暴露自己的风险类型。梁智航和邹炬伸创新性地在保险合同中引入扭曲风险度量(distortion risk measure)来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偏好,并且被保险人可以自主选择他的保险合同。同时放宽假设,不对保险合同的参数形式和风险的分布函数作出假设,从而一般化该问题,使得研究的问题更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两位作者表示,引入风险偏好的度量后,借助信息经济学中前人基本完善的筛选模型(screening model),只需解决数学和程序设计上的技术性困难,便能让读者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论文的内容与意义。找到思路解决问题后,一切都水到渠成。
毫不犹豫地组队报名、迎难而上做深度研究、自告奋勇写学术论文,对他们而言,相较于论文成功发表的瞬间,发现思路的时刻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敢想才敢为,正是这份意气风发、坚定不移和对学术研究的热爱,推动他们将积累转化为成果、将良机转化为成就。
星辰一瞬,台下十年
星辰一瞬,台下十年,璀璨成就的背后永远有夜以继日的自我磨练和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
梁智航和邹炬伸坦言,复合型学科背景在申请项目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了很大优势,老师们都愿意吸纳具有复合背景的学生加入其项目。双学位带给他们的,是扎实出色的数学基础、是严谨科学的写作能力、是不畏难题的心理素质,还有优秀丰富的师资力量。那些一个接一个的论文和大作业,那些被缩减的课外时间和业余活动......所有的疲惫、不甘与挣扎像砂砾,长久地摩擦着蚌壳内柔软的肉,而今终于被日夜的润洗孕育出这颗纯净而璀璨的珍珠。
科研过程包括三个部分:输入、输出和反馈,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环节,才能做好项目。针对这三个环节,大学四年的积累与探索使他们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科研方法论:对经济现象的好奇心提供发现问题的切口,对科学研究的自驱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数学编程技术的掌握提供实现思路的具体路径,对学习机会的寻找把握提升学术研究的素养,对中间成果的反馈的寻求在维持良好心态的同时纠正可能的偏离,对社交关系的适当经营增进人际感情也舒缓科研压力。科研的方向较多、周期较长、工具丰富,太多选择让人无从下手,短期的努力也可能不易看到成果。对此,梁智航建议积极寻找参加文献研讨会、组会以获取指导和即时的反馈,同时也建议建立一套全面覆盖各个方向的工作系统,合理规划时间。学院里针对研究生的文献研讨会、组会资源非常多,老师们也非常欢迎本科生的参与。在建立科学的工作系统方面,梁智航建议阅读《卡片笔记写作法》,这种方法能让过去的积累给出即时的反馈,同时联系、聚合已有的知识,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和锻炼,他们也在漫长岁月中一点点磨练着自己的心性。同辈间竞争、未来的不确定性,几乎没有人每次都能巧妙避开。邹炬伸建议以一种体验式的姿态去过大学生活:“上大学就是要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经历不一样的故事。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不应该只盯着结果去看,而应该是因为尚未体验过而渴望探索,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更了解我自己。人生本就是要去探索,去体验,而不是仅仅为了奔向一个结果,那样的人生也太无趣了。”身为团支书的邹炬伸,认为学工工作同样是一种心性的历练,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经营人际关系,对科研压力有缓冲作用。而关于如何缓解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他也给出了他的经验——“马上开始投入到一件想做的事情之中”,忘却无谓的担忧,用行动提升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将不确定性转变为可能性,主动地面对它。
千里之行从来非一日之功,星辰闪耀前的每一天,他们都在从内外两面磨练自我。星辰闪耀只一瞬,良机叩门只一次,都留给做足了准备的人们。
过往不灭,将来有梦
本科四年的旅途已近终点,梁智航下半年即将出发去往巴黎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未来期望在巴黎经济学院继续读博,邹炬伸也已保研北京大学金融学直博项目。摘取星辰的少年人规划好了往后的科研路,一步步靠近自己梦想中的模样。
科研路漫漫,因为有身边人的存在而不觉孤寂。回望来时,第一个想起的总是身边人。在采访中,梁智航和邹炬伸都提到了很多帮助、陪伴他们的老师、朋友、亲人。他们感恩学校和学院的教导教诲,并且身体力行将人大和财金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正如邹炬伸所说:“认识这群优秀的伙伴是我四年中最大的收获。虽然大家未来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道不尽的感谢,讲不完的故事,汇聚成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四年努力博得此非凡荣誉,为这一篇章末添上完美的注脚。但大学四年,育的不仅是少年人“摘星辰”的能力,更是“摘星辰”的魄力。梁智航比较高中和大学的自己,感叹大学的环境与平台让他有幸得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和事,或被动、或主动地不断寻找自我、观察社会,进而有机会也更懂得如何更好地展现和利用自己的能力。邹炬伸同样在这四年的旅途中感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发展与完善:“高等教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人形成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并让人‘认识他自己’。”
新的旅途就要启程,少年志气不改,远方终将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