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

会议简报 | “金融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线上举行 专家共论四大学术热点

时间:2022-07-31

7月24日, 由云顶yd2223线路检测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金融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为“2022国际货币论坛”系列活动之二。会议分为开幕式和论文宣讲两个环节。

开幕式由IMI学术委员、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主编史丹,云顶yd2223线路检测院长、IMI理事长庄毓敏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IMI学术委员、云顶yd2223线路检测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张其仔,IMI学术委员、云顶yd2223线路检测副院长张成思担任主题演讲环节的嘉宾主持。

史丹所长与庄毓敏院长先后致开幕辞。

史丹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工业经济》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在简要介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后,她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疫情的交织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不过,金融发展必须面向实体经济,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希望与会者就国际金融市场与风险防范、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资本流动、数据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经济开放与企业投资等多个方面充分交流,并预祝线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庄毓敏代表云顶yd2223线路检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向嘉宾的到来以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高质量发展作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其实现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可增强人民币影响力,畅通金融资源的内外部循环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大家在此次论坛献言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展望中国金融发展前景。

吴晓求以《金融开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分析了金融开放的含义:金融开放主要由本币自由化、机构国际化、市场全面开放三部分组成。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较快,基本完成了国际化的制度安排,而人民币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尚处在探索阶段。其次,吴老师分析了对中国来说金融开放的难题在哪里。他指出:一是法制仍薄弱,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对财产权安全的担忧;三是经济的可持续性特别是经济的创新能力存在隐忧。再次,吴老师探讨了金融开放对中国的意义:一是意味着金融资源配置边界的扩展,二是意味着风险配置机制的改善,三是意味着中国金融风险国际传递效应的增强,四是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型货币,从而为全球货币体系提供一种新的可以选择的货币;五是意味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最后,吴老师指出了中国金融开放的目标:首先要增强中国经济的金融竞争力;第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化;第三,把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建设成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计价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可选择的重要资产。

王国刚聚焦中国金融走出去发表演讲。他首先回顾了多边主义规则发展的历史,国际金融规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单边主义、由美国(美元)单边主义操控下的多边主义和多边机制三个阶段。落实“一带一路”构想,在金融实践层面上需要有效解决好三个相互关联的难题:“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需要巨额资金、需认真讨论巨额资金的资金性质和如何有效防范政治风险。从构建“利益共同体”角度看,资本的结构机制有着凝聚各方投资者利益、发挥他们群体性化解风险的功能。要形成多元化的资本结构,需要有效解决好三个问题:各国投资者之间对投资项目的共识;在股权投资中要贯彻股权平等机制;以及要形成资本权益的交易机制。关于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实施路径,他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多元化资本结构可从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展开:建立多边金融机构,形成和完善金融产品中的多边机制,建立多边金融交易市场和在有条件的国家划出一定的地理区域发展多边经济。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股权平等、股权融资中的协同运作与长期效应。而若多元化资本、贯彻多边机制的思路能够有效展开,不仅“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得到各国的响应,金融方面也能得到充分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也将跳出以外汇储备为基础的牵制。

陈道富分享了中国金融开放的进展及有关未来进一步开放的思考。他首先肯定了我国金融开放取得的积极进展:金融服务业基本实现负面清单下的国民待遇,金融市场持续扩大“通道式”对外开放,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实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其次,他指出我国金融开放过程的特点:协调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交易环节为重点推进市场开放,在提高便利的同时把住汇兑闸门;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以金融开放促人民币国际化,以国际化促进金融市场开放更平稳;充分发挥人民币离岸市场作用。最后,陈老师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的思考。现今国际环境复杂严峻,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市场开放已实质性影响跨境资金流动和汇率,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我国需协调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更好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注重实现国内外规则、标准的衔接和合作,推动特定区域的规则开放融合试点,注重大国政策的外溢和相互作用。同时还需要注重与金融开放相关的安全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

管涛以《汇率选择与货币国际化:来自中国的经验》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2018年以来回归汇率政策和监管政策中性后,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稳中有进,汇率调控机制不断优化,市场参与者的风险中性意识也在不断强化。未来应从以下三方面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提高中间价代表性;二是按照丰富交易产品、扩大交易主体、放松交易限制的“三位一体”思路大力发展境内外汇市场;三是在制度上处理好金融开放与汇率选择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从制度型开放的角度为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提供法律保障。总的来说,拓展制度型开放和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市场、尊重规律;要改进汇率调控,发展外汇市场,理顺供求关系;要加强预期引导,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市场的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风险,在开放中提高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能力。

下午举行的论文宣讲环节由四个平行论坛组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金融市场与风险防范”、“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资本流动”、“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经济开放与企业投资”四个主题进行了论文宣讲与点评。

上一篇:2022年应用经济学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成功举办 下一篇:2022年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论坛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