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系

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庄毓敏院长:践行服务祖国未来发展的伟大财金使命

时间:2021-03-23

在全球关注的两会中,庄毓敏院长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当下国计民生热点问题,为祖国未来财政金融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财金学者的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两会结束后,庄毓敏院长详细解答了我院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回顾两会历程,阐述提案观点,并为我院学生送上寄语。

 

1.认识任何问题都要了解所处的时代,时代赋予了财政金融必须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使命。

2.时时刻刻聚焦关乎民生的问题,这样才无愧于“人民代表”的身份。

3.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问题政府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巨大可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4.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有底线意识,投资的盈亏要有底线,人生更是要守住底线。

5.这就是“中国之制”,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不存在任何的相互掣肘,而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我们民族的未来贡献巨大力量。

6.在全世界都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却充满了信心,这是一大奇景。而这样的自信,就是从“干”中来,是中国人民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7.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我们院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确这样的大局定位,通过研究财政金融问题、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齿轮中的一环,为祖国做出贡献。

8.作为大学生,同学们应该去深刻理解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色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与西方的路径有什么区别、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财金学院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了解这些问题,因为经济与政治永远都分不开,大家永远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视野。

 

 

采访回顾

1.您在这次的两会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认识任何问题都要了解所处的时代,时代赋予了财政金融必须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中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更是世界瞩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指明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我结合本专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高我国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目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2.14%,达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在研发投入环节存在结构性问题。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是6%,相较世界的平均水平15%严重不足,无法有力推动基础科学的创新,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综合上述现状,我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法制度。让政府作为第一客户帮助企业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预期,从而加大科研强度。

第二,扩大税收优惠面,放宽税收优惠条件。解除对企业类型、技术活动范围、时间期限等的诸多限制,加大我国相关税收优惠的普惠性。

第三,引入税收抵免,丰富优惠政策。从税基处进行优惠扣除,激励企业大力创新。

第四,鼓励产学研合作创新。通过立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并采用税收减免、补贴等手段,让企业积极参与到“研”和“学”中去,比如鼓励企业与大学合办实验室等。

第五,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激活创新活力。在产学研合作成果的权属和收益等方面上依旧缺乏法律保障,科研人员的收入、成果转化的收益权等问题亟待解决。


2.两会前夕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我们的准备其实从上一年两会结束后就开始了,不止是在两会前夕,而是在更长的时间里持续去关注、去研究。时时刻刻聚焦关乎民生的问题,这样才无愧于“人民代表”的身份。

作为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在两会前要对所在行业、所属地区进行充分调研。更重要的是,作为学者,我们会更具备把调研和研究相结合的意识——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比如在准备今年的建议前,要收集大量材料、文献去进行研究。


3.去年您聚焦“居民债务风险”这个关键词,认为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居民债务规模持续快速攀升,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您认为这一问题在本年中有何变化呢?

一国居民的债务规模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三年前中国居民的债务水平就已经开始攀升,于是我在做财经委委员时的第一次会议上即提出了这个问题。

从今年已有数据来看,因为疫情到来导致收入下滑、就业率下降,2020年我国居民杠杆率达到62%,居民债务风险问题应该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可能还在攀升过程中。但我更想说的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问题政府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巨大可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去年人民银行给我的答复里,对每一条建议都作了回应。比如,针对我提出的建立健全居民部门债务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议,人民银行回应,他们已经开始依托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准确捕捉居民债务变化情况,力求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在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方面,人民银行也已经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

 

4.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今年两会中有什么代表们特别关注的财政金融方面的问题吗?在这些话题中,有哪些趋势会延续下去?哪些又有较大可能发生变化呢?

从提案看,今年一共有473件议案,方向非常集中,其中分到财经委的有107件,占23%。可以看出代表们高度关注财经领域的问题。全国人大与立法密切相关,所以大家特别关注的多数是财经立法方面的问题。在这107件议案中,大家又特别关注企业破产法与政府采购法的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体系的立法问题等。

法律,最终是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去服务的。当经济发展有大变化时,法律一定要跟上。栗战书委员长提出立法要做到三“紧”:一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二是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制建设的呼声期盼,三是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我对这个说法非常赞同。现实情况在变,短期工具、手段在变,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永远不会变。

 

5.当前大学校园中存在许多学生参与网贷、投资股票基金等现象,在今年两会中有代表提出“金融知识进校园”,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刀切”、完全负面地批判,武断地说同学们不应该做投资、或是现在学到的东西都不够用,这些应该让同学们自己学会判断。在投资之前,同学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判断,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借钱去搞投资,那么这绝对是不理性的。但如果有同学做出了投资的决定,就要守住底线,千万不能有贪婪。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有底线意识,投资的盈亏要有底线,人生更是要守住底线。

实际上,“金融知识进校园”这个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缺乏基本金融知识的问题。我们学院的学生是了解自己专业的,但是其他学院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把问题简单化。所以,我认为给全校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的想法非常好,我们院的学生就可以依托专业优势,组织一些校园宣传。

 

6.您在这次两会中有什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间与我们分享吗?

今年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两件事:

一是我们的政府带给我的感动。全国人大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这些工作者由于疫情没能现场听会,但是他们通过线上方式,没有一人缺席。在我发言的当晚,发言涉及的人社部、卫生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全部主动与我进行了电话联系。针对我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认真听取我的想法,并汇报解释他们的相关工作,非常尽职尽责——这就是“中国之制”,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不存在任何的相互掣肘,而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我们民族的未来贡献巨大力量。

二是江苏代表团带给我的感动。江苏的各项成绩都走在全国前列,八千万人口为国家创造了十分之一的GDP,贡献巨大。我身为江苏代表团的一员,深刻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干劲和能力。在全世界都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却充满了信心,这是一大奇景。而这样的自信,就是从“干”中来,是中国人民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比如江苏代表团在与李克强总理讨论时,主动向国家“请战”,率先为全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试点、做创新。大家都争着干实事,我对这样的场景非常动容。

 

7.您认为两会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您对大家还有什么寄语吗?

首先,我希望我们院的学生能有大局观,所学为国家所用。财政金融关系到国家命脉,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与我们的专业息息相关。对于我们院的学生来说,学会宏观的思维方式更为重要。什么是宏观的思维方式呢?就是遇到事情要站得高,从大局观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下子就钻到细节里不出来。否则我们可能想到的只会是各种零散的解决方案,而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就无从得知了。把握大局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关注两会,不一定要从提案上去入手,而是要先从宏观角度把握大局。首先要看的就是今年两会的时间点,纵向对比各年两会,找找“变”与“不变”,特别要聚焦新出现的背景、主要思想与理念。比如两会与“十四五”规划、《2035纲要》的密切关系,还有科技支撑战略、制造业的定位问题、“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等这些最新出现的重要“大概念”。在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再去关注财政、金融两个领域是如何去服务国家大局的。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院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确这样的大局定位,通过研究财政金融问题、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齿轮中的一环,为祖国做出贡献。

其次,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我们的民主制度有着与西方并不相同、却非常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在“十四五”规划的形成中,制定者要做大量的实地调研,代表们也在提意见前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主意见,把各路意见集中,保证规划能够充分全面反映民意。这就是中国的民主形式,作为大学生,同学们应该去深刻理解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色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与西方的路径有什么区别、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财金学院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了解这些问题,因为经济与政治永远都分不开,大家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头脑与政治视野。


 

 

上一篇:财金观点 | 吴晓球:中国金融完成了国际化,中国社会也就实现了现代化 下一篇:财金课堂 | 吴晓求: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