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系

财金观点 | 吴晓求: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挑战?

时间:2021-05-02

4月22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协办的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亚洲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比较恰当的预测。中国经济还处于疫情后的复苏阶段,具有比较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他提出了克服挑战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路径:第一,妥善处理复杂的外部环境;第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改革;第三,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第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下为会议纪要:

大家上午好!

昨天晚上刚从博鳌亚洲论坛回京。在博鳌论坛,我主持了一个重要的分论坛,主题是“双循环的中国发展新格局”,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先生作主题演讲,包括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先生和朱民、彭森、刘连舸、沈丹阳等在内的7位中外专家参加了讨论,主要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对全球的影响等主题,其中萨默斯先生的发言非常有意义,作为主持人我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只有共同繁荣,世界才是和平的,我非常赞赏。他认为,中美之间在一些经济领域的竞争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进行战略上的沟通。

中美关系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直观来看,疫情使全球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甚至衰退。如果中美关系走向正常轨道,相信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有乐观的前景。实际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

第一,新冠疫情。如果疫情在未来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找不到特别有效的治疗新冠的药品,全球经济发展还是会受到严重影响。疫苗固然重要,但比疫苗更重要的是针对新冠肺炎的药品研发,这是影响全球经济信心的重要因素。

第二,中美关系。如果中美关系继续走向脱钩甚至某种意义上的对抗,那将会严重恶化全球经济的增长环境,给全球经济的未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仍然对拜登总统上台后中美关系改善持乐观态度。虽然现在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如果两个大国处于对抗状态,世界将会发生重大的分裂。我把这个意思也给萨默斯先生表达了,中国专家们也比较赞成。

1.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

Barnett先生和李鑫都对全球、亚洲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做了很好的预测。我认为,这个预测是比较恰当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2021年经济增长率是8.4%。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3%。一般IMF的预测相对要保守一点,比如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是1.9%,后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是2.3%,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取平均数就是2.1%。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中国经济具有比较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现在,中国经济实际也遇到一些挑战。“十四五”规划已经确定,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时期,也就是2021年-2025年,应该基本跨越包括IMF、OECD、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对发达国家GDP的认定标准,基本跨进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也就是说,现在人均GDP不到1.1万美元,如果以6%的增长速度,且汇率保持当前水平,到2025年人均GDP应该在1.5万美元左右。所以,“十四五”时期,对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在2020年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

小康水平,在中国人看来非常重要。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很多人是吃不饱饭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意味着吃、住、行大体上解决了。中国是个14亿人口的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来,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市场经济道路,对我们来说是观念上的巨大转型。现在我们慢慢知道了该怎么干,这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市场经济道路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有积极性、创造性。

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但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我们试图通过五年时间,把中国建设成迈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国家,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2035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等发达国家不是中高收入国家,而是高收入国家里的中等水平或者发达国家里的中等水平。到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应该是在2.5万-3万美元之间。

大约15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和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差不多,接近于意大利的水平。中国有14亿人口,用14亿乘以2.5万美元,应该有37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

2.如何克服挑战实现目标

第一,妥善处理复杂的外部环境。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稳定了,全球就稳定了,两个国家的政府都应该着力改善双边关系。外部环境的紧张会增加巨大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要采取一切措施,让中国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改革。现在有很多人谈改革,实际上,改革有它特定的内涵。改革最重要的标志是让所有的人有积极性、有希望、有干劲、有目标。如果具有这种的特征,那就是改革。如果企业、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创新力,那么这就很难说是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必须坚持的。

第三,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只有40%多,低收入群体可能更大些。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仍然要重视外部市场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要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我们还是相对落后时,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我们正在告别贫穷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要采取一切办法,特别是收入分配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为40%左右,在“十四五”结束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应该扩大到60%,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十四五”时期,低收入群体收入要翻番,“十四五”结束时,迈向发达国家最低门槛的标准才可能达到。

第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过去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当前的科技创新能力,我认为是不够的。华为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华为一家企业的专利总和比中国所有其他企业专利总和的总数还要多。要创造条件,让科技创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自然资源支撑不了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使中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当然,科技创新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环境和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和环境的培育,创新是无法实现的。

以上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认清楚了问题所在,把外部环境搞和谐了,中美关系、中欧关系走上正常轨道,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同时鼓励科技创新,中国经济一定会有希望,2021年一定能达到IMF报告里提到的8.4%的经济增速。

谢谢大家!

上一篇:财金观点 | 吴晓球:正确处理好金融专业学位教育中的“五种关系” 下一篇: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庄毓敏院长:践行服务祖国未来发展的伟大财金使命